第七十八章 非孝子不忠臣
言语已毕,韩德威正要转身离去,忽然又想到了什么,开口说道:“二位皆是西夏王的左膀右臂,既然此间事已了,二位还是速速西去协助西夏王抵御李继隆的围剿吧,待我大辽军队与宋军在北面开战之时,李继隆那支宋军也该东归驰援了。到时候请西夏王从西北方策应牵制宋军即可。”
张浦和李继冲闻言对望一眼,张浦开口说道:“韩枢密所言甚是,我们待拜别太后与陛下之后便启程。”
韩德威满意的点了点头,不再言语,转身而去。二人也是拱手目送韩德威离去。
待得韩德威消失在二人的视线之后,张浦笑着开口问道:“李将军,这韩枢密拉拢之心溢于言表,看来是真的起了爱才之心,将军难道就不曾动心吗?毕竟如果将军在辽国能立住脚,对西夏王的助力也是很大的。”
李继冲闻言笑着摇了摇头,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:“先生熟读汉家经典,难道看不透权臣们的下场吗?霍光、王莽、董卓等这些权臣都是权倾朝野之辈,哪一个也没落得好下场啊。”
“这韩家兄弟二人,凭借太后宠幸,一个控制朝堂,一个控制军队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在朝堂和军队中排斥打压异己,扶持自己的力量,早已引得辽国朝野内外不满。皇帝虽然年轻,但是心性坚忍,懂得审时度势,隐藏锋芒,颇受朝臣们的青睐。我相信皇帝以后必然能有一番作为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与其投在韩德威麾下,日后随他败亡,不如烧一烧皇帝这个冷灶……”李继冲轻声说道。
听完李继冲的话后,张浦赞叹道:“将军一番高屋建瓴之论,让我茅塞顿开啊,党项能有将军这样的大才,实乃大幸啊。”
张浦所言并非吹捧之言,李继冲能年纪轻轻就掌握着“一品堂”这样重要部门的实权,也足以证明其实力。李继迁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凭借少数党项部落的支持就敢对抗大宋,李继冲的助力不可谓不大。
李继冲和张浦拜别了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旭之后,踏上了西去的路程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同一时刻,辽国集结的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位。契丹实行的“斡鲁朵”军制非常高效,契丹人扔下锄头,牵过马,拿起马刀就是一名骑兵,这也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优势。
大宋淳化四年,十一月中旬,
汴京城里寒风凛冽,皇城端拱殿,今日的早朝上气氛有些压抑。辽国大军异动的消息,昨夜已经快马加鞭的传到了京城,皇帝赵光义昨夜紧急召集了几位重臣前来宫内,商量御敌之策。
今天早朝,皇帝赵光义对于将领的任用,有了一些纠结,因为就在刚刚早朝开始之时,皇帝刚刚公布了辽军异动的情报,枢密副使王钦若便出列开口道:“启禀官家,臣有本要奏。辽军在幽州府集结,若要犯我大宋,必经之路是保州,臣奏请官家撤回保州缘边都部署杨延昭,另择将领驻守保州。”
“王爱卿此言何意?为何要撤换杨延昭?”
“回禀官家,请恕微臣小人之心。杨延昭曾久居辽地近二十年,又娶了辽国公主为妻,身份十分敏感。此时辽国犯我大宋,杨延昭又驻守保州重地,若是他万一有什么不臣之心,保州以南可是一马平川啊。”王钦若满脸担忧的说道。
赵光义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,皱眉不语。一旁的参知政事张齐贤看不下去了,他出列躬身一拜开口说道:“官家,此事万万不可啊,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,不但影响军心士气,还会寒了忠臣义士们的心呐!杨家一门忠烈,杨延昭屈身辽地二十年,仍不忘旧国,历尽艰险归国,其忠义堪比汉之苏武。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撤换他啊。况且,杨延昭久居辽地,熟悉辽军的作战习惯,知己知彼,更有利于对付辽军。”
王钦若冷哼一声,开口说道:“杨延昭归国只不过是想念母亲的缘故,杨家是一门忠烈,但又怎么能说明他肯为国捐躯呢,若他有他父亲杨业这般刚烈之气,又岂会被俘后隐姓埋名苟活下来?我们岂能把江山社稷的安危压在这等畏死之人的身上?”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张齐贤冷冷的说道:“王相公说的好轻松啊,躲在安全的地方,笑话别人畏死……”
眼见二人又要吵起来,赵光义揉了揉额头,皱眉不悦的开口说道:“好啦,好啦!朕是让你们来商议计策的,不是让你们来这吵架的!”
然后他又把头偏向一旁,看了看在一旁一直眼观鼻,鼻观心的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吕端,开口问道:“吕爱卿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理?”
由于首相吕蒙正卧病在家,此时群臣之中,吕端的官位算是最高的。所以赵光义扫了众臣子一眼,才向吕端发问。
吕端挪了挪肥胖的身子,出列躬身开口说道:“臣以为,非孝子不忠臣……”
短短的六个字“非孝子不忠臣”,使得赵光义茅塞顿开,心里暗吋道“是啊!自古非孝子不忠臣,杨延昭虽在边关,但是他的妻母老小都在汴京城里呢,他若是真的那么孝顺,就更不可能叛变大宋了。”
想到这,赵光义不再犹疑,坚定的开口说道:“朕意已决,传旨封杨延昭为“保州团练使”,全权处理保州军务。另外,再命人把今日朝争之事写成文书,赐予杨延昭看,以示朕用人不疑。”
张齐贤闻言松了一口气,欣慰的点了点头,又望了一眼王钦若,冷笑一声,不再理会。
王钦若则是并未有多少气馁,虽然自己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纳,但自己表现出了“为江山社稷,不惜当恶人”的态度,想必皇帝心中也是十分喜欢的吧,以他对皇帝心思的揣度,定是如此。
至于另一不为人知的方面,王钦若也是有苦难言。自己早年做的一些错事被辽国的密探得知,并以此要挟,让他为辽国做一些事情。
为了能让王钦若更接近大宋权力核心,这些年辽国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和财力,终于把王钦若推到了枢密副使的高位。而王钦若也没让辽国失望,正是他一次次的传递情报,使辽国每次与宋处事时,都占得了先机。
()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doxs.cc。爱动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idoxs.cc
张浦和李继冲闻言对望一眼,张浦开口说道:“韩枢密所言甚是,我们待拜别太后与陛下之后便启程。”
韩德威满意的点了点头,不再言语,转身而去。二人也是拱手目送韩德威离去。
待得韩德威消失在二人的视线之后,张浦笑着开口问道:“李将军,这韩枢密拉拢之心溢于言表,看来是真的起了爱才之心,将军难道就不曾动心吗?毕竟如果将军在辽国能立住脚,对西夏王的助力也是很大的。”
李继冲闻言笑着摇了摇头,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:“先生熟读汉家经典,难道看不透权臣们的下场吗?霍光、王莽、董卓等这些权臣都是权倾朝野之辈,哪一个也没落得好下场啊。”
“这韩家兄弟二人,凭借太后宠幸,一个控制朝堂,一个控制军队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在朝堂和军队中排斥打压异己,扶持自己的力量,早已引得辽国朝野内外不满。皇帝虽然年轻,但是心性坚忍,懂得审时度势,隐藏锋芒,颇受朝臣们的青睐。我相信皇帝以后必然能有一番作为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与其投在韩德威麾下,日后随他败亡,不如烧一烧皇帝这个冷灶……”李继冲轻声说道。
听完李继冲的话后,张浦赞叹道:“将军一番高屋建瓴之论,让我茅塞顿开啊,党项能有将军这样的大才,实乃大幸啊。”
张浦所言并非吹捧之言,李继冲能年纪轻轻就掌握着“一品堂”这样重要部门的实权,也足以证明其实力。李继迁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凭借少数党项部落的支持就敢对抗大宋,李继冲的助力不可谓不大。
李继冲和张浦拜别了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旭之后,踏上了西去的路程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同一时刻,辽国集结的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位。契丹实行的“斡鲁朵”军制非常高效,契丹人扔下锄头,牵过马,拿起马刀就是一名骑兵,这也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优势。
大宋淳化四年,十一月中旬,
汴京城里寒风凛冽,皇城端拱殿,今日的早朝上气氛有些压抑。辽国大军异动的消息,昨夜已经快马加鞭的传到了京城,皇帝赵光义昨夜紧急召集了几位重臣前来宫内,商量御敌之策。
今天早朝,皇帝赵光义对于将领的任用,有了一些纠结,因为就在刚刚早朝开始之时,皇帝刚刚公布了辽军异动的情报,枢密副使王钦若便出列开口道:“启禀官家,臣有本要奏。辽军在幽州府集结,若要犯我大宋,必经之路是保州,臣奏请官家撤回保州缘边都部署杨延昭,另择将领驻守保州。”
“王爱卿此言何意?为何要撤换杨延昭?”
“回禀官家,请恕微臣小人之心。杨延昭曾久居辽地近二十年,又娶了辽国公主为妻,身份十分敏感。此时辽国犯我大宋,杨延昭又驻守保州重地,若是他万一有什么不臣之心,保州以南可是一马平川啊。”王钦若满脸担忧的说道。
赵光义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,皱眉不语。一旁的参知政事张齐贤看不下去了,他出列躬身一拜开口说道:“官家,此事万万不可啊,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,不但影响军心士气,还会寒了忠臣义士们的心呐!杨家一门忠烈,杨延昭屈身辽地二十年,仍不忘旧国,历尽艰险归国,其忠义堪比汉之苏武。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撤换他啊。况且,杨延昭久居辽地,熟悉辽军的作战习惯,知己知彼,更有利于对付辽军。”
王钦若冷哼一声,开口说道:“杨延昭归国只不过是想念母亲的缘故,杨家是一门忠烈,但又怎么能说明他肯为国捐躯呢,若他有他父亲杨业这般刚烈之气,又岂会被俘后隐姓埋名苟活下来?我们岂能把江山社稷的安危压在这等畏死之人的身上?”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张齐贤冷冷的说道:“王相公说的好轻松啊,躲在安全的地方,笑话别人畏死……”
眼见二人又要吵起来,赵光义揉了揉额头,皱眉不悦的开口说道:“好啦,好啦!朕是让你们来商议计策的,不是让你们来这吵架的!”
然后他又把头偏向一旁,看了看在一旁一直眼观鼻,鼻观心的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吕端,开口问道:“吕爱卿认为此事当如何处理?”
由于首相吕蒙正卧病在家,此时群臣之中,吕端的官位算是最高的。所以赵光义扫了众臣子一眼,才向吕端发问。
吕端挪了挪肥胖的身子,出列躬身开口说道:“臣以为,非孝子不忠臣……”
短短的六个字“非孝子不忠臣”,使得赵光义茅塞顿开,心里暗吋道“是啊!自古非孝子不忠臣,杨延昭虽在边关,但是他的妻母老小都在汴京城里呢,他若是真的那么孝顺,就更不可能叛变大宋了。”
想到这,赵光义不再犹疑,坚定的开口说道:“朕意已决,传旨封杨延昭为“保州团练使”,全权处理保州军务。另外,再命人把今日朝争之事写成文书,赐予杨延昭看,以示朕用人不疑。”
张齐贤闻言松了一口气,欣慰的点了点头,又望了一眼王钦若,冷笑一声,不再理会。
王钦若则是并未有多少气馁,虽然自己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纳,但自己表现出了“为江山社稷,不惜当恶人”的态度,想必皇帝心中也是十分喜欢的吧,以他对皇帝心思的揣度,定是如此。
至于另一不为人知的方面,王钦若也是有苦难言。自己早年做的一些错事被辽国的密探得知,并以此要挟,让他为辽国做一些事情。
为了能让王钦若更接近大宋权力核心,这些年辽国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和财力,终于把王钦若推到了枢密副使的高位。而王钦若也没让辽国失望,正是他一次次的传递情报,使辽国每次与宋处事时,都占得了先机。
()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doxs.cc。爱动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idoxs.cc